2023中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大會(CTUC)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二十三屆年會10月14日上午,“2023中國隧道與地下工程大會(CTUC)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二十三屆年會”在成都隆重開幕。大會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天佑智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鐵十八局集團、中鐵十二局集團、中鐵十一局、極端環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等28家單位共同承辦和協辦。
大會以“向深地進軍-迎接高能地質的挑戰”爲主題,深入探討我國高能地質環境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進展、創新技術和未來發展,將對系列JZ鐵路、高速公路等極端複雜環境隧道工程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盧春房、杜彥良、李術才、杜修力、Charlie Chunlin LI (Norway)、袁勇、李天斌等海內外院士;蔣樹屏、朱穎、李國良、肖明清、喻渝、張春生、蔡嶽峰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唐春安、劉泉聲、黃宏偉、陳建勳、陳衛忠、蔡袁強等長江學者/傑青;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李明安,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唐忠、副理事長和常務理事彭立敏等54人,中國鐵建總工程師雷升祥、中鐵十二局董事長李天勝、中鐵十八局副總經理高福軍代董事長闫廣天、中鐵隧道局總經理易國良、中鐵裝備總經理張志國、中鐵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引生等百余位知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出席會議,現場參會人數達500余人,線上累計觀看1.68萬人次。大會由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唐忠和副理事長、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何川教授擔任主席,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成都天佑智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分會常務理事仇文革擔任執行主席並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唐忠致辭。唐忠指出,隨着西昆、CZ鐵路、CZ高速、沿江高速等工程建設的全面展開,滇藏、新藏鐵路、瓊州海峽隧道、渤海灣隧道規劃設計工作的陸續開展,大量複雜地質與極端環境的隧道工程難題和災害不斷呈現,岩爆、大變形、湧突水、高地溫、穿越活動斷裂等隧道難題始終未予根本解決,應對高能地質環境的隧道工程新理念、新技術和“智能化”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迫切。唐忠表示本次大會旨在爲隧道工程界搭建一個交流平台,提升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新理念、新思想的推廣與應用,提升我國高能地質等極端環境下的隧道建造水平。爲服務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交通強國戰略而共同努力,助力我國由隧道大國邁向隧道強國,也爲世界隧道技術的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大會論壇隨後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李術才(許振浩代)、杜修力、挪威科技大學李春林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唐春安教授、武漢大學劉泉聲教授、中鐵隧道局洪開榮總工程師、中國鐵建雷升祥總工程師、中鐵一院李國良大師(李甯代)、西南交通大學仇文革教授、中國中鐵CZ首席專家朱穎大師、中鐵裝備張志國總經理、同濟大學黃宏偉教授、北京瑞威彭峰總經理、武漢岩土所陳衛忠教授、中鐵十八局王立川首席專家、長安大學陳建勳副校長、青島國信曲立清總工程師、成都理工大學李天斌院長、中鐵十一局張旭東首席專家、山東大學王劍宏教授、同濟大學袁勇教授等數十位專家分別做大會主旨報告,爲業界分享了高能地質環境隧道領域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
10月15日上午,大會聚焦高地應力隧道大變形與岩爆防治理論及技術、隧道工程全壽命期力學行爲與控制技術、隧道突水突泥與高地溫防治理論及技術、高能地質環境隧道施工技術等四個主題舉行分論壇;同期開設上述主題的關寶樹研究生論壇。同濟大學丁文其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劉庭金教授、長安大學羅彥斌教授、中國礦業大學王迎超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周佳媚、郭春教授、中鐵十八局隧道公司胡恒千、中鐵五院羅章波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分享了科技創新、研究成果及管理經驗。閉幕式上,土木工程學會李明安秘書長、同濟大學謝雄耀教授作了大會特邀報告。
15號下午,論壇報告結束後,大會組織了多條工程考察線路,包括西南交通大學校園內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極端環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成都-天全-康定沿線重大鐵路隧道工程施工現場等。
同期舉行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十屆九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名誉理事長郭陝雲、理事長唐忠、副理事長何川、彭立敏、雷升祥、竺維彬、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洪開榮等51位專家出席。
文章分類:
國內會議案例
|